当前位置: 学院首页 > 双创通知 > 正文

双创工作通知(第18期)

【来源: | 发布日期:2020-10-19 】

各教学院部

现将2020—2021学年第1学期第9周创新创业学院有关工作通知如下:

一、关于组织2020年国家级、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填报一季度报告的通知

(一)检查范围

2020年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立项)的国家级7项、省级26项,共计33项项目。

(二)工作联络群(QQ群:1156637785)

注意:每个项目只允许2人(项目负责人、负责老师)进群。

(三)项目资金

根据《山东省教育厅关于组织开展2020年国家级、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立项申报和项目结题验收的通知》鲁教高函〔2020〕4号文件要求,学院给予2020年立项的国家级创新训练项目经费20000元/项;省级经费创新训练项目20000元/项,创业训练项目20000元/项。其中每个级别项目经费中包含省财政5000元/项经费支持。

注意:因山东省教育厅近两年,每年对国创项目资金支持均有变化,2020年立项的国创项目在实施周期结束前,将按山东省教育厅最新文件中项目经费进行资金支持。

(四)材料填报

各教学单位项目负责人,到山东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平台,网址:http://cxcy.sdei.edu.cn/Index.aspx;填报项目一季度,于10月28日16:00前填报完成,逾期平台系统关闭,将不再接收。

注意:一季度报告提交后,创新创业学院会予以审核,若被审核退回,需根据审核要求修改报告,各项目负责人要及时关注项目进度。

联系人:谢倩

工作联络群:QQ群号1156637785

联系电话:8983090(因线路问题,目前办公电话无法接通)

二、2020年德州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通知

为弘扬“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精神,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创业、创业引领就业战略,提升高校服务地方能力,促进德州市社会经济发展,特举办2020年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现将大赛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大赛背景

我校七点创业谷自启动建设以来,创新资源不断集聚,创业活力持续提升,平台能力显著增强。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提升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带动作用进一步促改革稳就业强动能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20〕26号)文件精神,为进一步提升我校双创示范基地——七点创业谷对促创新、强创业、稳就业的带动作用,特举办此次大赛。希望通过举办2020年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展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成果,充实七点创业谷入驻项目,推动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与社会资源对接。

(二)大赛主题

活力德州智造名城

(三)大赛目的

以赛促学,培养创新创业生力军。大赛旨在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激发学生创新创业热情,鼓励学生在大赛中增长创新思维,提升创业意识,为创业、就业打下良好基础。

以赛促教,探索创新创业教育新途径。把大赛作为重要抓手,引导参赛指导教师开展教学方法、创新创业能力等方面的深度思索。以大赛为战场,以项目为武器,提升教师创新创业指导能力,鼓励教师探索创新创业教育新途径。

以赛促创,为优秀成果转化创造机会。选拔优秀项目,推动赛事成果转化和产学研用紧密结合,既能选拔优秀项目落地七点创业谷,又能促进创新驱动创业、创业引领就业。

(四)组织单位

主办单位:德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共青团德州市委

承办单位:德州学院创新创业学院、团委

(五)基本原则

1.竞赛原则:公平、公开、公正、择优。

2.组织原则:有效宣传,组织动员,积极参与,严格筛选。

3.评审原则:筹备组将组织专家组成评审委员会,承担竞赛的评审工作。以创业方案的新颖性、可行性和经济性为基本评审标准。

(六)竞赛活动细则

1.活动时间及地点

(1)各学院初赛:2020年11月1日前完成

(2)校赛初赛:2020年11月7日

(3)校赛决赛路演:2020年11月14日

(4)校赛决赛路演地点:七点创业谷路演厅

2.参赛对象

德州学院全日制在校大学生(含本、专科),有创新创业能力和准备创业的个人或创业团队,以及已入驻七点创业谷的学生创业项目;毕业五年内已创办公司且已完成工商注册的校友。

3.参赛形式

(1) 参赛选手以团队(小组)形式参赛;

(2)参赛团队(小组)学生人数需控制在3至5人,每名成员只允许参加一个参赛队伍;

(3) 可以跨专业、跨学校组队参赛;

(4) 每个团队需配备一位指导老师。

4.参赛组别

(1)创意组

需提交完善的、合理的创业计划书,评选出优秀的创业项目,未入驻的项目可优先入驻七点创业谷,开展创业活动,可申请市人社局试创业奖补资金。

(2)创业组

必须是2020年11月1日之前完成工商注册的公司(项目)中评选出优秀项目,优先入驻七点创业谷,可申请市人社局试创业奖补资金。

5.参赛项目要求

(1)参赛项目须真实、健康、合法,无任何不良信息,项目立意应弘扬正能量,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参赛项目不得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所涉及的发明创造、专利技术、资源等必须拥有清晰合法的知识产权或物权;抄袭、盗用、提供虚假材料或违反相关法律法规一经发现即刻丧失参赛相关权利并自负一切法律责任。

(2)参赛项目涉及他人知识产权的,报名时需提交完整的具有法律效力的所有人书面授权许可书、专利证书等;已完成工商登记注册的创业项目,报名时需提交营业执照及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等相关复印件等。参赛项目可提供当前财务数据、已获投资情况、带动就业情况等相关证明材料。

6.大赛报名要求

(1)创意组

经过各学院初评,根据各学院在校生人数推荐参加决赛路演队伍数量。学院在校生人数低于1500人的,每学院可推荐两支参赛队伍,学院在校生人数超过1500人的,每学院可推荐三支参赛队伍,参加学校赛决赛路演。

(2)创业组

经过学院初评排位后,均可报名参加学校赛决赛路演。

(3)报名提交材料:

a.报名表(附件1)和汇总表(附件2)电子版、创业计划书电子版,发送至cxcyjwgl@163.com(创新创业教务管理首字母)邮箱,对应纸质版材料和营业执照复印件11月1日之前交到七点创业谷办公室(3001)。

b.参赛组别材料

创意组:创业计划书

创业组:创业计划书、营业执照复印件(A4纸)。

7.大赛奖项设置

(1)创意组:一等奖2名,二等奖3名,三等奖5名,优秀奖10名;

(2)创业组:一等奖2名,二等奖3名,三等奖5名,优秀奖10名;

(3)优秀指导教师奖:获得一二三等奖的项目指导教师为优秀指导教师。

(六)工作要求

各学院积极组织参赛团队参赛,参赛团队要紧紧围绕参赛主题,注意营销策划方案书写规范,认真接受指导教师指导。

附件1:德州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报名表

附件2:德州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参赛项目信息汇总表

附件3:德州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创业计划组评分标准

附件4:《创业计划书》提纲

联系老师:刘树武电话15953753069/8987500

张鹏电话18615260638/8983090

联系学生:张明玉电话17865275069

李雪电话17662434979

李佳佳电话18485360600

三、关于举办2020年德州学院“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的通知

为了推动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的深入开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营造浓厚的学生科技竞赛氛围,学校决定举办2020年德州学院“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参赛对象

凡在学校注册的全日制本科生、专科生均可报名参加。

(二)组织机构

建议各学院成立“挑战杯”工作领导小组,由本学院党总支副书记或分管科研的副院长担任组长,结合实际做好竞赛的各项工作。

(三)大赛内容及要求

1.“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的作品分为三大类: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科技发明制作。

(1)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作者仅限本、专科学生。

(2)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限定在哲学经济、社会、法律、教育、管理6个学科内。

(3)科技发明制作类分成两类:

A类指科技含量较高、制作投入较大的科技发明制作类作品;

B类指投入较少,且为生产技术或社会生活带来便利的小发明、小制作等。

2.申报参赛的作品可分为个人作品和集体作品。凡申报个人作品的,申报者必须承担申报作品的60%以上研究工作,作品鉴定证书、专利证书及发表的有关作品的署名作者均应为第一作者,合作者必须是学生且不得超过两人;超过3人的项目或不超过3人,但无法区分第一作者的,均须申报集体作品。集体作品除填写作品名称外,须注明1位学历最高的作者作为集体项目代表,集体作品作者必须均为学生。凡有合作者的个人作品或集体作品,均按学历最高的作者划分为本、专科生作品、硕士研究生作品。

3.毕业设计和课程设计(论文)、学年论文、学位论文、国际竞赛上获奖的作品、获国家级奖励的科研成果等不在申报作品范围之列。

(四)赛程安排

1.院赛(10月8日-11月18日)

(1)学生报名:各学院充分宣传发动,组织学生参赛。参赛团队将《德州学院“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申报书》(附件1)及作品文本报送至所在学院。同时附报告、论文、设计方案、代码、实物、图片等成果,含已录用的论文、软著、授权或受理的专利、落地应用证明等。

(2)学院评审:各学院组织院赛。

a广泛发动。省赛组委会在分配推荐省赛名额时,将各高校在大赛网络平台上进行网络报备的项目数作为重点参考基数。为了争取更多推荐省赛的项目数量,为了让更多学生通过参加科技竞赛实现“以赛促学,以赛促用”的目的,学校根据各学院学生人数及往届“挑战杯”的获奖数量,确定了各学院的院赛项目数及推荐校赛项目数(附件1)。

各学院要广泛发动大二、大三、大四年级学生积极参与,保证各学院学生参加院赛的项目数不得低于附件1(《德州学院“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学院自主评审推荐项目数》)中规定的院赛项目数。学生参赛项目数列入共青团年度考核,高于规定院赛项目数的,将酌情加分;低于规定院赛项目数的,将酌情减分。

b网络报备。2021年省赛网络报备平台开放后,各学院要指导本学院全部院赛团队完成网络报备(具体安排另行通知)。

c学院评审。11月16日前,各学院“挑战杯”领导小组要根据“挑战杯”章程要求和评审要点,完成院赛评审。

评审要点:评审过程中综合考虑作品的科学性、先进性、现实意义等方面因素。其中,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侧重考核基础学科学术探索的前沿性和学术性,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侧重考核与经济社会发展热点难点问题的结合程度和前瞻意义,科技发明制作侧重考核作品的应用价值和转化前景。

d推荐校赛。各学院根据院赛成绩排名,及附件1中规定的推荐校赛项目数,确定推荐项目。

11月18日前,各学院将推荐校赛的《德州学院“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申报书》(附件2)、《德州学院“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学院自主评审推荐项目汇总表》(附件3)及作品文本以学院为单位报送校团委。

2.校赛(11月19日-11月30日)

(1)初赛(11月19日—11月30日)。

校团委组织专家审核学院推荐的作品并选拔进入复赛。通过审核且后期在“挑战杯”省赛官网成功报备的队伍有资格获校级奖项。

团委将对参赛作品经过严格的检测查重和学术检验,确保不存在抄袭、剽窃、侵吞、篡改他人学术成果,伪造或者篡改数据、文献,捏造事实等学术不端行为。一经发现,取消参赛及推荐资格。

(2)复赛(12月10日—12月15日)。

校团委组织专家进行书面及现场评审,确定入围校决赛作品(具体安排另行通知)。各学院成立指导团队,指导入围校决赛的团队优化作品。

(3)决赛(2021年3月中旬)

通过评审,选拔优秀项目进入省赛选拔赛。

3.省赛选拔赛(2021年4月)

根据团省委划拨的参赛名额评选参加省赛的项目。省赛选拔赛期间设绿色通道,经学院推荐、专家评委审核通过,优质项目可直接入围省赛选拔赛。

校级一等奖作品从获得山东省“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参赛资格的项目中产生。

附件1:德州学院“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学院自主评审推荐项目数

附件2:德州学院“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申报书

附件3:德州学院“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学院推荐项目汇总表

附件4:“挑战杯”竞赛作品规范要求

附件5:第十六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哲学社会科学类项目申报指南

附件6:第十六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大赛通知

联系人及联系方式:

张亚丽8985989

联系邮箱:dzxytw8985575@163.com

材料报送地点:大学生事务与发展中心6号窗口

四、第六届 “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校赛获奖名单

经过各学院选拔推荐、校赛专家评审等环节,第六届德州学院“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共评选出校赛获奖项目71项,其中一等奖17项,二等奖21项,三等奖33项。现将获奖名单公布如下,其中获奖项目的团队成员及指导老师等所有相关信息均以各项目在“全国大学生创业服务网cy.ncss.cn”注册填报后的信息为准。

第六届德州学院“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校赛获奖名单

序号

项目名称

获奖层次

项目负责人

所在院系

指导教师

1

中国芯发展瓶颈的爆破机——一种输出深紫外激光的非线性光学晶体

一等奖

张坤

化学化工学院

贾贞,吴玉泾,张秀玲

2

多能源耦合供热——助力新农村建设

一等奖

赵永猛

机电工程学院

王伟,金峰

3

家庭方舱——疫情防控的避风港湾

一等奖

井美玉

生命科学学院

金锋,沈亮,张俊亮

4

无缝线路原位电弧焊接机器人

一等奖

刘卫霞

能源与机械学院

范开果,王勤忠,王思

5

食药用真菌复合保健饮料项目

一等奖

李浩然

生命科学学院

沈亮,吴玉泾,赵煜屹

6

丝生纺织云

一等奖

黄国栋

汽车工程学院

张建臣

7

名片德州——纺纱企业技术服务平台

一等奖

杨光玉

纺织服装学院

张赛,张梅

8

数海智能---多维度海量数据智能关系挖掘系统

一等奖

张子梦

计算机与信息学院

张鹏,于自强

9

百帮互联

一等奖

赵凯

经济管理学院

任天晓,候深燕

10

煤气化渣的资源化利用项目

一等奖

田志强

化学化工学院

王志刚

11

触“手”可及

一等奖

于乐凯

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

董文会

12

“宠物云养计划”APP

一等奖

杨晓

经济管理学院

张燕

13

共享洗烘一体机

一等奖

魏晓丽

经济管理学院

靳琳

14

LED灯带式潮汐车道

一等奖

孙艳茹

外国语学院

程亮

15

基于智慧物联的共享车位

一等奖

吕磊森

能源与机械学院

王芳

16

慧管+我的健康餐盘2

一等奖

西曰菁

医药与护理学院

周开文

17

互联网+斯玛特(smart)智能管道机器人

一等奖

王子昊

机电工程学院

董卉

18

“荆”心相伴,“芥”草留香

二等奖

张海涛

生命科学学院

宋建

19

无痛测糖贴片

二等奖

李梦娇

化学化工学院

顾相伶 汤琦

20

5G技术助推美丽乡村建设

二等奖

程秋薇

计算机与信息学院

于学斗

21

可食性抑菌膜

二等奖

韩晓楠

生命科学学院

刘丽霞

22

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光电锁

二等奖

王国帅

机电工程学院

陈洁

23

黄伞防晒霜

二等奖

李晓

生命科学学院

曾强成

24

寻找遗迹之路

二等奖

庄燕龙

信息管理学院

赵丽敏

25

车内高温智能儿童救助器

二等奖

孙德泉

能源与机械学院

贺廉云

26

AI智能物业APP创业策划书

二等奖

郭怡婧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刘娟

27

GM轻奢形象设计公司

二等奖

邵存浩

机电工程学院

王志坤,孙如军

28

牙科器械消毒追溯云平台

二等奖

付春雨

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

张俊叶

29

U&E home

二等奖

张馨允

外国语学院

王艳芹

30

掌上及时医疗

二等奖

李鹤群

计算机与信息学院

王付山

31

滴滴佳教

二等奖

白娜

经济管理学院

王艳芹

32

口罩重复利用处理器的开发与应用

二等奖

周应霞

化学化工学院

刘伟

33

“云学管”APP

二等奖

薛传余

外国语学院

朱馨馨

34

基于互联网+的新型分类垃圾箱

二等奖

张浩南

能源与机械学院

王芳

35

水雾清护目镜

二等奖

闫树芳

化学化工学院

顾相伶

36

BOBU(精准体育、体医结合的健身健康专家)

二等奖

张恩平

体育学院

李晖

37

红色铸魂:德州红色文化融入农村基层党建活动

二等奖

杨硕

马克思主义学院

张琦

38

遇教

二等奖

刘淑瑜

教师教育学院

田溪,闵令珍,肖杨杨,崔弘

39

“微球常在,绿水长流”

三等奖

卢斌

化学化工学院

顾相伶

40

衣管家--服饰搭配助手APP

三等奖

徐翠翠

化学化工学院

王芳

41

智能信息物流平台----筋斗云

三等奖

孙诺

经济管理学院

张治晖

42

宿舍公寓快递自提柜

三等奖

王慧

教师教育学院

田溪

43

手护美丽

三等奖

祝岩岩

生命科学学院

张秀玲

44

小老师兼职信息平台

三等奖

张佳佳

外国语学院

杨康平

45

“e+餐饮”

三等奖

鱼婧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鞠晶晶

46

“专利守护”网站

三等奖

刘晓雅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山秀宁

47

掌上全医商业策划书

三等奖

宋盛玉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张亮

48

实时追踪呼叫定位器

三等奖

宋朝琦

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

刘汉平

49

智能土壤分析仪

三等奖

张玉康

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

李明真

50

医护管家——一款专属于您的健康管理APP

三等奖

谷文哲

计算机与信息学院

任广明

51

猫狗日记-云养宠

三等奖

张淼

信息管理学院

任广明

52

心的避风港

三等奖

刘劭杰

医药与护理学院

吕超

53

同城陪伴,共同成长

三等奖

李德凤

体育学院

李晖

54

“检立得”-纸基荧光传感器

三等奖

胡泽伟

化学化工学院

曹红岩 顾相伶

55

农村中老年人“专心‘治痣’”幸福之旅行动

三等奖

张泽强

化学化工学院

李洪亮,辛炳炜

56

“懒人”正装租赁

三等奖

高子杰

化学化工学院

商书波

57

宏智环保科技服务

三等奖

李立博

化学化工学院

李欣

58

基于碳纳米材料传感器在葡萄糖浓度方面的检测

三等奖

李娇

生命科学学院

孙颖慧,孙永岭

59

黄伞饮食设计工作室

三等奖

王惠

生命科学学院

曾强成

60

尚公艺——中小学生的自然教育专家

三等奖

王辰

生命科学学院

孙永岭,孙颖慧

61

中药修创涂膜剂

三等奖

任梦

生命科学学院

张红梅

62

养之颜保健责任有限公司

三等奖

郁章政

生命科学学院

朱新军

63

公路天眼

三等奖

王童雨

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

高秀莲

64

多功能智能翻译机器人

三等奖

冯洋

外国语学院

张建英

65

全心译

三等奖

宋悦成

外国语学院

公斐

66

“NE”家居控温系统

三等奖

辛宜晓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鞠晶晶

67

全自动灵芝孢子收集器

三等奖

鲁宪飞

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

刘金海

68

乐稿制作

三等奖

叶昕

计算机与信息学院

田庆华

69

默影闲居

三等奖

李洋洋

医药与护理学院

孟爱青

70

个人身份信息牌

三等奖

张婉莹

汽车工程学院

王曙光

71

同城陪伴,共同成长

三等奖

李德凤

体育学院

李晖

创新创业学院

2020年10月19日